2005.12.02 工商時報
Google、蘋果雙飆客 歇歇腿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Google與蘋果電腦可說是美股一年多來的兩支大飆股,股價漲幅均超過三○○%,但兩檔個股股價連續兩天走軟,回檔幅度約七%,令市場投資人擔憂短線是 否有做頭的疑慮。對此,業內主力人士都說,兩檔個股基本面及前景都看俏,拔檔的時點未到。
Google與蘋果電腦是美股飆漲一族兄弟檔,股價線型極為類似不說,漲幅也幾乎不相上下,Google去年八月IPO參考價為八五美元,周一時締造上市 新天價,每股要四三一.二四美元,累計一年多來漲幅約三五○%;去年八月蘋果電腦股價一六美元不到,同樣在周一創下歷年新高達七一.○七美元,期間漲幅也 差不多是三五○%左右。
但創新高後,兩檔個股股價連續兩天下挫,跌幅還不輕,Google周三收四○四.九一美元,蘋果電腦也挫低至六七.八二美元,投資人因此擔心籌碼面可能有鬆動之虞。
不過,到目前為止,業內主力完全沒有出脫持股的打算。透納投資合夥公司董事長透納表示:「以我過去幾年的經驗,股價回跌一成或一成五當然令人難受,但問題是,一旦你賣出,股價很可能一去不回頭,想追都追不回。」
索恩柏格投資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莫特拉也說:「也許有人認為Google股價偏高,但若對照雅虎與eBay等網路公司過去十年來業績不怎麼樣,而股價還能 上漲,Google股價一點都不貴。大家光是看看Google的獲利能力及其未來的前景,股價上檔的潛力十足。」莫特拉的基金有一成投資資金押注在 Google與蘋果電腦兩檔個股上。
但Google本益比偏高也是事實,以明年獲利預測數字為基準,標準普爾五百種指數的大盤本益比目前僅約一七倍,Google則高達四七倍。
//////////////////////////////////////////////////////////////////////////////////
100美元筆記電腦 明年底量產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許韶芹/新竹報導】
Yahoo!奇摩民調中心 (本投票題目由TVBS提供)
12月3日三合一選舉,請問您會不會去投票?
前往投票 | 觀看目前投票結果
「100美元(新聞、網站)的筆記型電腦(NB),不僅是價格創新,更是遊戲規則創新。」MIT多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尼葛洛龐帝(Nicolas Negroponte),昨天應工研院之邀來台,對「一百美元NB」下了如此願景。
幾年前,尼葛洛龐帝到緬甸旅遊,發現當地小孩不僅無法順利升學,回到家也沒有電視、收音機,就連日常生活用電更是不足,小朋友想要讀書、獲取資訊,相當困難。第三世界小孩處境如此,讓尼葛洛龐帝萌生「一個小孩、一部百元NB」夢想,幫助開發中國家孩童,提升資訊教育水準。
不過,一部NB售價就達美金1000元,在尼葛洛龐帝計畫中,要將成本壓縮到100元美金,十倍的變化,考驗合作廠商成本壓縮能力。尼葛洛龐帝分析,一般電腦有50%成本是行銷(新聞、網站)費用,但百元電腦透過學校、教育機構配銷,行銷成本不大,費用用在材料成本上。
尼葛洛龐帝回憶,當他在越南推廣百元筆記型電腦產品時,小朋友帶樣品回家,NB螢幕上所發出的光源,竟取代屋內的油燈,成為房子中最亮的光。在其他開發中國家,透過百元NB,學童看到了其他世界,還有人因此學會的第一個英文單字,就是「Google!」
在尼葛洛龐帝策劃下,如今已有google、AMD、軟體廠商Red Hat等公司參與計畫;台灣、韓國多家OEM大廠也有意加入硬體製造。明年底,百元NB將進入量產,分配至中國、越南、印度、奈及利亞、巴西等七國;到2007年,還要產出一至兩億台,發配至世界各地。
為 降低成本,百元電腦的硬體成本最大的液晶螢幕,要用背投影技術;軟體也捨棄需支付高額權利金的微軟視窗系統,改用Linux為基礎的開放原始碼作業系 統,並把小朋友不需要程式全部簡化。最特別的是,考量到第三世界國家電路不穩,百元NB使用低耗電裝置,不僅仿照傳統留聲機有手動搖桿,還有太陽能等新電 力概念。
其實,對尼葛洛龐帝來說,百元NB最重要的不是成本壓縮,也不是手提電腦的研發計畫,而是一個教育計畫。在他的目標裡,百元NB不再是硬體,而是一套和人性、關懷結合的複合體。
////////////////////////////////////////////////////////////////////////////////
Firefox仍靠口碑宣傳 吸引新用戶任務艱巨 Firefox占據了全球11%的瀏覽器市場份額,IE的份額為85%。
北京新浪網 (2005/12/02 14:26)
【太平洋電腦網】 作者:plainsman
隨著Firefox 1.5的發布,Mozilla基金會正醞釀新的市場推廣計劃以提高用戶對Firefox瀏覽器的關注。不過分析家認為,吸引新用戶對於Firefox來說仍然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Firefox作為開源軟件的杰出代表,一向以具有比IE更高的安全性為賣點。於本周二發布的Firefox 1.5比以往版本做了很大改進,加快了頁面加載速度并提高了安全特性。
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Mozilla計劃制定更有效的Firefox推廣策略。據Mozilla產品市場部總監Paul Kim介紹,新的推廣計劃將會在未來幾周內大張旗鼓地進行,主要是依靠老用戶現身說法來推廣Firefox。
推廣計劃的第一階段是“Firefox Flicks”運動,它主要是由Firefox用戶自己制作一段30秒左右的視頻來說明他們為什麼選擇該瀏覽器。
為了配合該運動的開展,Mozilla將開發一種在線軟件幫助用戶制作上傳視頻片段。
作為計劃的另一部分,Mozilla還將開通一個地圖網站讓訪問者可以清晰看到Firefox的捐助者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況。
Kim還透露,Mozilla將會在2006年上半年與多家公司合作推廣Firefox瀏覽器。其中Google是Mozilla在北美和歐洲的合作伙伴,而雅虎則是它在中國(包括台灣)、韓國和日本的合作伙伴。
Kim還表示,Mozilla將堅持一貫的廣告策略,即不通過昂貴的商業廣告而是以用戶的親身經歷來樹立Firefox的品牌形象。
他稱:“讓用戶現身說法是我們最好的推銷策略,它比商業廣告更能讓其他用戶產生共鳴。”
此外,Mozilla還將堅持現有的資金籌集模式,即主要依靠用戶捐助,避免接受大量的商業投資而影響了Firefox的開發策略。
在發布後的短短的一年時間內,Firefox的下載次數已經突破了1億次,目前還正不斷侵蝕IE的市場份額。根據Onesta的統計數據,Firefox占據了全球11%的瀏覽器市場份額,IE的份額為85%。
市場研究公司Park City負責人Victor Janulaitis認為,Firefox僅靠功能上的改進并不足以吸引更多的用戶。
根據最新的調查,近三個月來Firefox的用戶增長速度已經開始放緩,因此他認為Firefox在發展新用戶方面正遭遇瓶頸。
Janulaitis表示:“如果推廣計劃進展順利,Firefox用戶數量將會有較大增長,不過最終的效果還要等到聖誕節後才知道。Firefox面臨的另一大難題是如何對付微軟即將發布的IE 7。”
他預計Firefox的新增用戶將主要來自非商業用戶,因為Firefox在企業環境中并不普及,而大多數應用也都是針對IE開發的。
在家庭環境的推廣中,Firefox也遇到了一定阻力。由於并非所有的網站都支持Firefox,因此很多用戶還將保留IE瀏覽器用於Firefox無法勝任的場合。
對此,Mozilla辯稱Firefox 1.5推廣計劃主要是針對個人用戶而非企業用戶。
Janulaitis還批評說,雖然Mozilla宣稱自己和微軟一樣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但是在一些小問題上卻露出了馬腳。如Firefox的主頁居然不直接顯示下載鏈接,非要用戶進入二級頁面才看得到。
分析家Nate Root也表示,Mozilla在取信於大多數用戶方面仍存在困難。雖然Firefox對於程序開發員和技術愛好者有強烈的吸引力,但是普通用戶對Firefox仍然疑慮重重,更不要說仍被IE牢牢占據的企業市場了。
對於Mozilla來說,如何讓普通用戶理解開源運動的涵義是比推廣Firefox更艱巨的任務。雖然它借助Firefox的影響力在全球開源支持者心目中建立了崇高的地位,但這并不能成為說服商業用戶接受Firefox的理由。
此外,Firefox的成功讓微軟感到了巨大壓力,它開始對瀏覽器業務投入更多的精力。它在新版IE中加入了一些Firefox的特性,如支持多頁面瀏覽。
Root在最後表示:“僅僅憑借新版Firefox來開展市場推廣并不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除了Firefox的忠實用戶會下載并嘗試這些新功能,其他大多數人并沒有這樣的沖動。”
//////////////////////////////////////////////////////////////////////////////////////
100美元NB挑戰高
記者曠文溱/台北報導 28/11/2005
友善列印 Email文章給朋友 儲存文章
處理器大廠英特爾和分析機構都認為,筆記型電腦的價格要走到100美元,困難重重。
英 特爾台灣區總經理陳立生指出,除非有創新的技術讓面板、處理器等零件的成本可以拉低,否則麻省理工學院(MIT)發起的100美元筆記型電腦計畫將難以 實現。再者,即使成功調降硬體成本,軟體和應用的成本亦不可小覷。「除非開發中國家使用者要的是一台不能升級、跟不上主流應用的電腦,但是我不認為如 此,」他說。
Gartner的觀點和英特爾類似。Gartner電腦系統分析師鄧雅君表示,至少在2009年以前,還看不到筆記型電腦降價到100美元。即使有廠商願意試著生產此類型的超低價機種,「它們必須考量到量不會太大。沒有經濟規模意味著成本難以下降,」她說。
100 美元筆記型電腦是MIT Media Lab主席Nicholas Negroponte提出的願景,根據他勾勒的想法,是IT先進國家設計一些非常精簡的筆記型電腦提供給貧困國家的學童。MIT與他所屬的非營利組織 One Laptop Per Child正與五國的代表商量,由政府每台出資約100美元購買筆記型電腦,然後把多達1,500萬台測試機器分配給巴西、中國大陸、泰國、埃及和南非的 兒童。
根據Negroponte所述,100美元筆記型電腦在明年下半年即可望面市。
Negroponte將於本週三 (11/30)應工研院的邀請來台,作「一個小孩、一部電腦(One Laptop Per Child)」的專題演說。一般認為,Negroponte來台的意義非凡,除了與國內的產官學界交流外,更可能的目的,是尋求台灣系統代工廠商的合作。
雖然台灣代工廠商有以量制價的成本優勢,但是100美元的筆記型電腦要問世,還有長路要走,陳立生說。他表示除了成本的考量以外,「電力也是這些開發中國家必須迫切解決的問題,否則怎麼操作筆記型電腦呢?」他說。
Gartner也對成本以外的議題有所關注。鄧雅君說,即使100美元的筆記型電腦現身了,在成本考量下,其必定犧牲掉部分規格。例如,不會有硬碟。
「那麼要把軟體存放在哪裡?放在網路上嗎?我想這些國家都還沒有足夠的頻寬建設,」她說。
Negroponte 規劃的100美元筆記型電腦的規格為:使用一顆500MHz的處理器、1GB記憶體,以及雙模顯示器,可在全彩模式或黑白模式之間切 換。此外,針對筆記型電腦最耗電、也佔最多成本的顯示器部分,他的目標是製造出耗電量幾乎等於零,且成本只需12美元的12吋顯示器。
此機器將搭載Linux、一些應用程式以及各國專用的軟體,並支援Wi-Fi及行動電話連線,另含四個USB連接埠,而且內建所謂「mesh networking」的點對點(P2P)功能,讓眾多電腦分享單一的網際網路連線。
目 前已有五家公司與MIT合作,預計在今年內初步發展出500萬台到1,500萬台的測試機器。這些公司包括:Google、超微(AMD)、News Corp.、紅帽(Red Hat),以及 BrightStar。Negroponte說,目前的計畫是在2007年之前,生產1億台到1.5億台。
//////////////////////////////////////////////////////////////////////////////////////
美商週﹕Google熱潮改變科技產業的行為模式
﹝中央社紐約專電﹞Google公開上市以來造成的熱潮使得創投公司與科技產業之間的互動產生重大轉變。美國商業週刊報導﹐不論是大企業﹑創投公司和投資銀行都希望能在業務和Google建立關係。
報導指出﹐市值估計在一千兩百億美元的Google在十一月十七日股價衝上每股四百美元﹐比起它首要的競爭對手Yahoo幾乎高出一倍。Google效應對於創投公司及新成立的科技公司都有重大的影響。
愈 來愈多創投公司希望找到Google類型的公司﹐而也有不少公司創業的終極目標就是被Google併購。新公司期待被Google收購的情況﹐就像五年 前許多科技及網路公司寄望能在那斯達克上市上櫃的心理。 不過﹐週刊報導指出﹐Google到目前為止對於大筆交易還沒有興趣。
報導指出﹐前車之鑑顯示﹐如果Google不能掌握當下的優勢﹐始終按兵不動也有風險。一九九九年雅虎Yahoo的市值曾高達一千一百五十億美元﹐卻沒有在當時併購eBay﹐現在eBay的市值已超過Yahoo。
報導指出﹐過去兩個月Google與微軟競爭取得時代華納旗下的美國線上部份股權。Google對於美國線上的興趣主要是它能取得時代公司及HBO的內容﹐就長遠的發展策略而言﹐相當重要。
創 投公司及投資銀行認為Google的‘錢景’相等看好﹐因為未來網路廣告的業務成長可觀。去年美國在廣告方面的花費估計在三千億美元到四千億美元之間﹐ 而網路廣告只有一百億美元上下。根據ForresterResearch Inc.的調查﹐美國家庭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佔他們花在各種媒體時間的百分之三十﹐而網路廣告的花費只佔所有廣告花費的百分之五。
//////////////////////////////////////////////////////////////////////////////////////
2005/12/1 點閱數: 241
誰能打敗Google?
〈數位時代〉
這 一天終於來到,只是比所有人預期的都早。今年十一月十六日那斯達克收盤,Google股價衝破四百美元,並以一千一百億美元市值,超越思科 (Cisco)的一千零八十億,躍升為全球最值錢的網路公司,也標示網際網路產業的重心,從提供硬體的網路設備商,交棒到提供服務的網路服務商手上。僅管 思科在二十四小時後宣布一項六十九億美元的新收購案,但股價幾乎紋風不動,投資人的興趣早已轉移了。
Google 比思科更值錢
這 不是Google締造的第一個記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一九九九年六月,在《數位時代雙週》創刊前夕,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公布那一年度的〈全球科技一百強〉(Infotech 100)名單,位居榜首的是美國線上(AOL),當時它的撥接用戶數、每人每月帳單金額和網路廣告收入,都排全球網站第一。同一時間,成立剛滿八個月的 Google,則急著找第二筆創投資金挹注。如今,美國線上正忙著找買主脫手,而Google則是爭取接盤的兩家公司之一。
二○○○年三 月,當思科市值衝破五千億美元,超越通用電器成為全球最有價值企業時,Google才剛開始要找一位資深經理人來當執行長,以輔佐兩位從來不 曾在企業上過一天班的創辦人。這兩位大多數人叫不出名字的佩吉(Larry Page)和布林(Sergy Brin),今年僅三十二歲,已登上老牌話題雜誌《浮華世界》(Vanity Fair)上個月的〈二○○五全球新成就榜〉榜首,影響力暴漲。Google的一舉一動,都被媒體拿放大鏡檢驗,今年以來,從入股百度、自微軟挖角李開 復、不缺錢卻增資募集四十億美元、推出地圖(Google Earth)和網路電話(Google Talk),以及最近極富爭議的參與投資打造舊金山為寬頻城市、不顧版權爭議要掃瞄全世界圖書館藏書,新聞焦點始終圍繞著它。
眼前只有百度能打敗Google
「我 們到底能不能有一天不報導Google新聞?看來很難,」關注科技業動態的美國「矽谷在線」(Siliconvalley.com)編輯在網站上自 嘲。不久前,佩吉和布林不顧董事會的意見,堅持把自己年薪從十五萬美元砍到一塊錢,並放棄支領任何獎金和股票選擇權。別以為他們很慷慨。這兩人今年已各售 出七億美元股票,手上還各有價值一百億美元的Google 股票。
全球的上網者已達十億人,可搜尋頁面也超過八十億個,在龐大使用族群和茫茫網路大海中,Google要扮演幫上網者扒梳全球網路訊息的角色,愈來愈穩固。誰能撼動Google地位?如果真有夠份量的挑戰者,最有可能就是來自中國的百度。
百 度挾著中國一億上網者和八億中文網頁做基礎,成立時間雖比Google晚一年半,但後勢看好。十年前,中文網頁占全部網頁的比重不到一%,五年前上升到 五%,目前則為一○%。隨著以中文為母語的上網者持續增加(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中文網頁的數目也在快數增加。鎖定搜尋中文內容的百度,目前市值雖不到 Google的二%,卻佔住變現中文網路影響力的絕佳位置。
挾中國市場一拚
「Google打遍天下無敵手,沒有人治得了 它,」百度創辦人暨執行長李彥宏接受《數位時代雙週》專訪時比較,「Google能搜八十億頁面,百度能搜八 億,趨勢是朝著對百度更有利的方向走。」他強調,五年前要做這件事,即使技術再好,條件也不存在,「沒有足夠的中文頁面可以搜。」
根據網 路流量調查公司Alexa今年九月份的報告指出,全球前十大流量網站中,就有四家來自中國,前二十五大有八家來自中國。全球流量前五大網站依序為雅 虎、MSN、Google、雅虎日本和百度。今年五月,Google正式成立中國分公司,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在六月底還飛了一趟北京,到百度辦公室與李彥宏密商。事後雙方都沒有公開談話內容,但外界推測應該是Google洽談收購百度,但是李彥 宏拒絕,只允許Google投資取得二.六%股份。這場越級挑戰大賽,勝負未必是以規模來分,就像美國線上和Google早年的差距,完全看不出現在會位 置互換,不論是Google繼續稱王,或百度靠中國勝出,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將大幅改寫網際網路的面貌。 //////////////////////////////////////////////////////////////////////////////////////
百度遭纳斯达克炼狱之考 业务跟着Google来
作者:张锐 | 出处:经济导刊 | 2005-11-24 20:20:53 | 阅读 586 次
也许经历了财富符号被加倍放大而又被快速收缩的大喜大悲,号称“中国Google”的百度可以从中获得一次深刻思考的机会。
科技时代_百度遭纳斯达克炼狱之考 业务跟着Google来
图为:经济导刊本期封面--百度经历纳斯达克炼狱之考
几年前,中国互联网还只是一个概念,没有出现受到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而赢得“中国Google”之称的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带来的热潮是在一个成熟的 商业模式上,投资者看好的不是公司现有的价值,而是未来的发展,互联网市场未来发展是可以预测的。
不久前,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演了一场石破天惊的财富神话。但60天后,在人们不断地对百度发出是否可能再续网络股泡沫悲 剧的猜想中,这个中国的网络门户巨臂果然面对着纳市的浮华发出了“天堂亦是地狱”的长叹。也许经历了财富符号被加倍放大而又被快速收缩的大喜大悲,号称 “中国Google”的百度可以从中获得一次深刻思考的机会。
天堂抑或地狱
两个月前百度在纳斯达克的“梦幻IPO”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首日上市股价就在当天从27美元的发行价上跳到120美元左右,其354%的涨幅也创 造了美国股市5年来新上市公司首日涨幅之最。三天之后,百度股价更是创下了154美元的历史高位。
炮制出了无数亿万、千万富翁之奇迹的美国股市同样让新来的百度体会到了“造富”的酣畅。与百度股票一飞冲天相映衬,百度的CEO李彦宏摇身变成了腰缠 9亿美元财富的超级富翁,但故事还不止如此,百度上市的那天共诞生7名亿万美元富翁、上百名千万富翁与数量更多的百万富翁,而且他们中的多数在6年前还是 学生。
投资力量对于百度的疯狂追捧造就了百度股票的兴旺。作为“中国Google”,其强大的概念魅力牢牢吸引着投资者的眼球,尤其是那些曾经在 Google上市初期错失投资机会的投资者更不愿意再错过第二个Google。因此,尽管百度从2004年刚刚实现盈利,每股收益才几美分,但是美国投资 者看好中国13亿人口的广阔市场,看好中文搜索引擎的巨大增长空间。有专家指出,从2006年到2009年,百度的营收额年均增长率将达35%,每股收益 的年均增长率将达40%。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到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达2.52亿人,超过美国,这将为百度的成长提供有力的保证。
然而,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当百度股价超过150美元时,有人还是发出了“百度疯了”的凌厉呐喊,因为百度的市盈率已经达到2000倍以上。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是唯利是图的,当股票价格大大高于其内在价值即公司业绩时,股价调整的风险就越来越大了。而美国股市是一个可以做空的市场,据某媒体披 露,当百度股价突破100美元之后,一些美国投资者就在准备卖空百度。另一方面,华尔街主要的证券经纪商都向投资者提供股票出借服务,只要投资者缴纳一定 的费用。过高的市盈率以及离奇的股价,必然招致投资者的卖空。
事实上,就在百度上市首日创出120美元的超高股价收盘时起,百度就面临了“高处不胜寒”的命运。当时华尔街及中国互联网界的分析师就认为百度股价存 在很大的泡沫,股价下跌是必然的命运。果然,上市不久,百度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下跌,其中虽然有小幅波动,但一直处在下跌的趋势。至10月12日收盘,百度 股价跌至63.6美元。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百度的股价已经折损大半。专家认为,目前整个中国搜索市场仅1亿多美元,百度在股价上的回归是一种必然。同 时,由于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前景预期存在较大分歧,百度的股价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呈现大幅波动的态势,但股价的趋势一定是往下走。
与百度股价一道大起大落的当然是李彦宏及百度的管理团队。由于百度采取的是全民持股策略,随着公司股票的上升,数百名拥有几百到几千股公司股票的百度 员工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然而,今天这个曾经很真实的致富梦想一下子又变得虚幻起来。按照规定,绝大部分百度员工手中的股票要到2006年2月 份才能出手,而眼下百度的股价却已经遭遇重大考验,谁又知道半年之后的百度股票是什么价钱。更何况,根据工作年限,大部分百度员工2006年初也只能执行 手中股票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再扣除掉相关的税费,真正能拿到手的,可能已经寥寥无几。
成也投行?败也投行?
在运作百度登陆纳斯达克的计划上,作为百度上市的承销商高盛、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也是用心良苦。因此,当百度IPO时,其发行数量只有404万股,占 其总股本的比重仅12%。如此之小的发行规模无疑会产生稀缺效应,让投资者形成“供不应求”的感觉,从而认同百度的高股价,这是百度上市当天能够从发行价 27美元暴涨至120美元以上收盘的原因。无独有偶,当百度演绎完直升风暴而出现下拐时,有着“网络女皇”之称的摩根士丹利明星分析师Mary Meeker发布了一份有关中国互联网的报告,称中国互联网潜力惊人,而就凭这句话,百度股价在三天内暴涨了30%。
可就在两天之后,担任百度上市承销商的高盛所发表的戏剧性报告却将百度股价无情地打入到了冰窟。高盛分析师安东尼·诺托——这位2004年《机构投资 人》杂志评出的全球最棒的网络股分析师认为,百度的股价至少被高估了60%,其目标价位应为27美元,而他对百度股价最乐观的估计也只在45美元。诺托指 出,尽管百度具有较强的业务实力,有望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快速增长,但鉴于其股价已超出合理价格区间,因此应当将该股的评级定为“弱于大盘”。受此影 响,百度当日股价大跌28%,14亿美元市值瞬间蒸发。目前,百度股价已经跌破了70美元价位。
对于高盛之所作所为,百度无疑会斥之有加,恨之切切。但谁也没有权利让他闭起嘴来。实际上,高盛内部的组织架构非常复杂,不同的部门分管不同的事情, 做出不看好百度股价的评论当然也是正常的。不过,有一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美国的股市是全流通的,所以风险投资商在成功推荐一个公司上市之后,往往选择退 出以求盈利。而风险投资商的背后往往是国际大投行的运作。百度股价从狂飙到急跌,恐怕也正是风险投资商和投行机构联手做局的结果。
因此,联想到李彦宏将百度股票开市之繁荣归结为“百度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真正的尊重”的解释,如今看来也未必是一件幸事。因为,在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 的初级阶段,百度是靠什么在国内取得市场份额第一?这种第一的位置又能保持多久?百度为什么一个季度的净利润只有150万美元?华尔街的分析师未必能说清 楚。至于制约国内搜索经济发展的比如支付、用户习惯等因素什么时候能突破瓶颈?华尔街所习惯的“与美国相同公司类比”的做法,也许并不适应现阶段中国市场 的百度。且不说华尔街会不会给百度出“馊”主意,就是现在折腾百度股价上下翻飞,也不是什么好事。高盛的报告似乎在说明,当初热情,随后无情的,可能是同 一批人。
当然,客观地分析,高盛的报告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按照百度公布的数据,200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60万美元,净利润为180万美元,依百度 上市首日收盘价算,其市盈率已达2450.8倍,这意味着按照百度目前的盈利水平,美国股民需要2450年才能收回自己的成本。如此漫长的等待没有任何一 个美国人能够奉陪,除非投资人认为百度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创造奇迹。
百度股价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也让许多分析师的结论大相径庭。有人替百度打气,有人将百度继续唱衰。而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可能会对风险投资商和投资者进一步造成牵引。
VC不会放弃
与制造百度发行数量的“稀缺效应”并刺激投资者追风般投资一样,百度27美元/股的发行价同样引发了“羊群效应”,并成为了短短几天时间内百度股价腾 空而起的重要力量。对于华尔街的那些VC(风险投资商),从低价买进百度股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坚定了自己要从百度身上大捞一把的信心:借助投资银行的鼓 噪,唱盛百度股票,在目标价格达到预期状态时大量抛售百度股票,从而引起股价大跌。低价大进,高价大出——这种非常简单的游戏如今让VC赚得盆满钵盈。当 然为此埋单不仅有百度,还有无数个并没有把握住VC出牌“章法”的大小投资者们。
尽管VC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有点“下作”,甚至遭人痛恶,但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VC买卖的就是“风险”:如果股价并不按预定的路线行走,吃亏的是 VC;如果投资者大量跟进,敞开口袋收钱的自然还是VC。只不过令VC所意料不及的是,百度超常的表现使自己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成就了又一个财富梦想。
风险投资商是维系先锋企业成长的重要力量。相对于百度而言,许多人看来,进账不菲的VC肯定会就此收手,转向它投;而且随着百度股票价格的可能一路狂 泻,VC将放弃对百度的关注。但在笔者看来,VC不会轻易地丢掉百度这棵“摇钱树”,特别是随着百度股价达到稳定状态后,VC还会与百度重续旧好,并进而 加大对百度的投资,因此百度不会成为华尔街的“弃儿”。这就是为什么进入2005年10月以来,跌入“谷底”之后的百度又开始缓慢上翘的重要原因。
的确,尽管在百度身上被挤出了不少泡沫,但VC明白,新一轮的互联网投资热潮跟上一次的“盲目、冲动,追求眼球和流量”比起来截然不同。
5年前,中国互联网还只是一个概念,还没有出现受到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而这次的热潮是基于在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之上,互联网市场的未来发展是可以被 预测的。现在的投资者看好的不是公司的现有价值,而是未来的发展。因此,像百度这样的有着一定盈利模式的互联网企业不会落入泡沫的怪圈,而会在进入一个稳 定的增长期后被投资者再度看好。就如网易当初进入纳斯达克被疯狂追捧继而遭遇冷落而今天重又被风险投资商一路看好一样。
实际上,支撑VC不会放弃百度的重要力量还是互联网重新释放出来的市场价值。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互联网产业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拥有网络社区、在线游 戏、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即时通讯、软件、半导体及IC等多个成员的大家族。而在这个大家族中,搜索引擎已经成为风险投资商最为热衷的对象之一。目前在中 国1亿网民中,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为 82%。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预计,2006年中国搜索市场规模将增至23亿元人民币,2007年搜索引擎市场份额将达33.7亿元。从各方面的评论 中可以看出,搜索引擎服务在互联网产业中的地位逐渐攀升,而百度作为中国的“Google”,在美国投资者心目中几乎代表了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对其所投 注的热力也会随着百度进入稳定的轨道而升温。
其实,不少国际风险投资商投资中国互联网制造出的“示范效应”成为了驱动更多VC加快自己脚步的力量。资料表明,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目前拥有大约 650亿美元的投资资本,但是他们一个季度只投资大约50亿美元,这样算下来全年也不过投资200亿美元左右。因此,寻求海外投资目标成为了美国风险投资 商的必然选择。不仅如此,进入中国最早、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商IDG (国际数据集团)已经从中国互联网市场上赚回了平均5倍的盈利,投资回报约10亿美元。而且IDG还是百度的重要投资商。近期,IDG又在中国新设立了两 笔总金额约为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准备撒向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无独有偶,就在半年前,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SAIF)投资盛大网络,盛大成功地 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软银亚洲投入的4000万美元如今已经获得了高达14倍的回报。而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中国香港)的最新研究显示,2005年1~8 月,风险投资重点关注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传媒和通信三大产业,其中互联网行业迅速升温,投资案例数位居第一。专家预计,在2005年底,大约将有 2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给中国的互联网。而就在日前,美国风险投资公司Sequoia Capital已经启动一笔2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主要用于投资中国市场。因此,笔者认为,在国际风险资本涌入中国的前提下,百度无疑会成为许多VC的 栖息场所。
百度最需要的是业绩
对于百度在纳斯达克开市几天中非同寻常的表现,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博士从市场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另类解读。即正是由于股市的“投机”才使美国过去 150多年中有千千万万个“百度”故事成为可能。然而,“投机”既然可以送你上天堂,也一定能够让你下地狱。尽管股市这个折现机器加快了财富的实现速度, 但同时也加速了财富缩水的进程。
在笔者看来,华尔街投资者“投”百度之“机”,并非出自对其市值的追逐,追捧的却是百度的概念——除了百度是“第二个Google”之外,还有一个重 要的元素就是“中国概念”,如果没有中国,没有Google,百度的IPO很难释放出如此叫人心神跌宕的魔力。
然而,一个中国概念,让上市者承载了太多的压力。中华网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概念产物,记得当时就有不少国外媒体把中华网、新浪网等看作是中国的雅虎, 但是,中华网的股价在今天惨不忍睹,新浪网满打满算,也真的只能是“中国的雅虎”而已,依赖着广告、SP来维持生计。无独有偶,51JOB在纳斯达克上 市,几乎就是Monster的翻版,也让很多投资者浮想联翩,可是51JOB的情况现在远没有上市时投资者想像中的发展远景,现在的股票价格在发行价以 下,而最高的时候,51JOB曾经高达55美元。
同样,无法承载高达150美元股价的百度,仅有一个概念,也是不可能说服投资者的,最终还是要靠业绩说话。业绩不好,投资者能把你捧为历史高度,也能 让你摔成历史第一。当年新浪、网易等首批中国网络股去纳斯达克上市时,一度也风光无限。新浪突破80美元,网易突破100美元,甚至险遭纳斯达克摘牌的命 运,到最后还是都要拿业绩说话。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是“业绩”,股价因业绩增长而上涨,因业绩衰退而下跌。在中国概念股中携程网的业绩稳定增长,股价从 35美元逐步上升到60美元以上。概念只能风光一时,业绩才是硬道理。
具体就百度而言,虽然赢得了“中国Google”之称,但从财务报表上可以看到,百度目前的营收规模在Google面前实在是太小了。一个可以说明问 题的数据是,2005年第二季度Google营业收入就为13.8亿美元,净利润为3.428亿美元,而百度2005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才840万美 元,净利润为150万美元。而根据百度最新财报显示,2005年第二季度,百度的利润额在经历了超常规的同比6倍多的增长之后,每股收益也才区区5美分。 因此,如何塑造并充分展示自己的营运能力,以营业收入撑起股价行情,侍候好“可爱又可恶”的投资人等等,这对百度来讲,不单单是个落地的过程,更是自己核 心竞争力的再造过程,营业收入可是要一分一分地挣的,不会是上市瞬间忽来迷幻般的迅猛。
技术是搜索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百度在Google 面前也显现出了无法逃避的“软肋”。从桌面搜索工具到建立自己的新闻频道Google News,再到推出1G免费大邮箱, Google不断推出的新业务,一直在更新人们对搜索引擎的理解。而且,Google在国外的现有广告客户和分销网络也是一项巨大的资源,因为他们可能成 为在中国的客户。相比之下,百度目前80%的收入均来自竞价排名,其余收入则主要来自企业级搜索服务和网站使用搜索引擎的费用,结构相对单纯。
不仅如此,百度至今没有摆脱其一直使用的跟随和模仿策略。例如“百度知道”原形是国外的experts-exchange.com和新浪的Iask; 硬盘搜索是跟随Google Desktop,其他的一些产品,几乎都是跟着Google的屁股而来,这几乎不能叫创新。如果说百度利用中国的因素取得胜利的话,那么在未来2~3年将 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倘若百度一直跟着别人的影子走路,永远无法控制自己的脚步,只要探路者一刹车一拐弯,百度就可能一头撞在围墙上。因此,一个以模仿见 长的百度如何演化成一个盈利能力强的百度,如今都俨然成为了十分坚硬的现实。
另一方面,在竞价广告方面,虽然现在百度也学习Google推出“主题推广”测试,不过却仍然没有大规模开放给网站主使用。不仅如此,百度的竞价广告 几乎是在杀鸡取卵,自从2004年开始,百度改变竞价搜索的排列形式,把所有付费的广告排在搜索结果的前列,造成了一些热门关键字要在耐心阅读近10页的 竞价广告之后才会出现正常的搜索结果,而Google一般是出现在结果右侧,即使出现在结果上端,也只有1条。当然,百度更改竞价广告的排列方式,自然能 带来更多的业绩,因为对很多用户来说,翻看好几页都是广告,不点也得点,但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有点“强奸”用户的味道,对用户的体验会带来很大问 题,自然也埋下隐忧,一旦有更好的中文搜索引擎,就可能会抛弃百度,毕竟搜索引擎消费,大都属于随意型的,消费者几分钟就可以抛弃而转投它处。
诚如有人所言,互联网没有永远的老大,有的只会是超越。目前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的份额为37%,而Google和雅虎的相应市场份额也分别占到了 23%和21%。百度王者气象尚不足。也就在日前,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全面收购雅虎中国,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意欲打造中国最强大的互联网搜索平 台。
另外,搜索引擎领域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后起之秀—搜狗,它由搜狐自主技术开发,推出一年来,页面已超过10亿,流量也大幅增长,近3个月其流量增长了 3.5倍。而就在百度遭受音乐版权官司和股价下挫双重打击时,他的导师Google正在中国展开了另外两个重要活动:一是请来了李开复,一是开始建立自己 的代理渠道和选定自己的代理商。这也同时意味着Google在中国对百度的高压将立刻开始。百度必须做好与对手拼抢市场的准备。(作者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经济学教授)
[置頂]
書單: 安迪葛洛夫:Only paranoid survives.
Dec 2, 2005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