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書單: 安迪葛洛夫:Only paranoid survives.

Dec 29, 2005

Google創始人﹕成功之後

Google創始人﹕成功之後
2005年12月29日2:58:38(京港台時間)

click here

英國《金融時報》理查德‧沃特斯(Richard Waters) /有時候﹐大主意能帶來大回報。與Google創始人之一塞吉‧布林(Sergey Brin)交談﹐你很快就會明白﹐他不想受制于適用多數人的尋常的成功標准。“我們盡力追求大的回報﹐要麼就建立企業而言﹐要麼就世界前景而言﹐”他說。(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scottrade.com
Close
布林與Google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Larry Page)都還只有32歲﹐他們從來不羞于談及自己超大的雄心。去年他們公司首次登陸華爾街﹐在當時一份不同尋常的聲明中﹐“讓世界更美好”便是他們闡明的目標之一﹐他們從不掩飾這一目標。(chinesenewsnet.com)

搜索成為“第二大腦”(chinesenewsnet.com)

聽布林展望互聯網搜索的未來﹐他與佩奇的創意有多大就很明顯了。“如果你想搜就能搜﹐幾乎像擁有第二個大腦﹐那就妙極了﹐”他說。就在布林(一直是兩人中站在前臺的那個)說在興頭上的時候﹐佩奇在不聲不響地稍稍露面之後﹐便帶著“共謀者般的微笑”溜出了房間。(chinesenewsnet.com)

布林說﹐人腦是“(搜索)還能有多大改進的現成證明”。這一小團生物運算能力“在某種意義上非常易于使用﹐而且非常快﹐比目前人類/電腦的互動快得多……所以改善空間顯然很大﹐我們距離物理極限還很遠。”(chinesenewsnet.com)

搜索引擎有朝一日能與人腦相匹敵嗎﹖為什麼不能﹖如果你剛剛過30歲﹐能夠支配被稱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運算資源﹐還有數以十億計的美元可燒﹐那麼任何事情似乎都是可能的。(chinesenewsnet.com)

打從在硅谷心臟的斯坦福大學讀研究生起﹐布林與佩奇就沒有懼怕過大的想法﹐也不擔心成為另類。“他們逆潮流而行﹐”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戴維‧約菲 (David Yoffie)說。90年代末﹐互聯網熱潮如火如荼﹐而搜索已經失寵﹐不再是個賺錢或在技術方面讓人感興趣的事業。“他們選擇了人們斷定已死亡的行業﹐” 約菲說。結果便是電腦時代最壯觀的企業神話之一。(chinesenewsnet.com)

在許多方面﹐2005年是布林與佩奇的大創意成熟的一年﹐盡管他們還未證明﹕他們能夠確立Google在商業歷史中的地位﹐而不是又一家曇花一現的互聯網企業。(chinesenewsnet.com)

迄今的成就已經意味著不少功夫。“這原本會是一段特別讓人不安的時期﹐但他們格外出色地挺了過來﹐”《搜索》(The Search)一書的作者約翰‧巴特利(John Battelle)說﹐該書是有關這家年輕公司的第一批書籍之一。(chinesenewsnet.com)

信息就是力量(chinesenewsnet.com)

Google搜索引擎的影響在全球回蕩。在美國﹐雅虎(Yahoo)是Google的勁敵﹐但在其它地方﹐有超過四分之三的搜索是在Google上進行的。隨著全世界更多的人上網﹐這已使Google成為社會及政治上的重要力量。“無論在跨國和國內意義上﹐它都發揮著民主化的作用﹐”布林在談及 Google提供的信息時這樣表示。“10年前斯坦福大學最德高望重的研究者﹐在得到這種信息方面﹐還不如今天坐在孟加拉國一家網吧的人。”(chinesenewsnet.com)

這種掌控信息的強大力量﹐難免引來反對者。有時候﹐這個問題讓理想主義的布林與佩奇這兩個年輕人措手不及。對于為進入中國而做出的妥協安排﹐他們顯然還很不自在。Google的搜索引擎在中國受到審查。另一個對Google全球力量產生疑慮的跡象﹐今年也開始顯現﹕法國與日本的政界人士提出想法﹐要為國民創建本國的互聯網搜索引擎。(chinesenewsnet.com)

如果說Google搜索引擎重塑全社會求知方式的威力已開始引人矚目﹐那麼它所助推的在線廣告業務﹐已經在媒體﹑通信和軟件行業的某些角落近乎引發一場恐慌了。(chinesenewsnet.com)

在線廣告大獲成功(chinesenewsnet.com)

將“關鍵詞”廣告加到搜索結果中﹐是Google和雅虎的首創。該業務對這兩家公司也許一度是個有前景的“副業”。但是﹐今年Google的營收猛增﹐比上一年增加一倍﹐使該公司幾乎在一夜間成為全球最杰出的媒體公司之一。這迫使傳統廣告和媒體企業反思自己的網上計劃﹐並做出判斷﹕有能力控制互聯網用戶注意力的Google﹐是盟友還是敵人﹖(chinesenewsnet.com)

“我對這一成功不感到驚訝﹐(但)成功的程度讓我驚訝﹐”布林在談到關鍵詞廣告這個主意時表示。那項業務的力量﹐甚至迫使主要對手微軟改變方向﹐加大力度建立Google那樣的在線服務﹐以吸引更多互聯網受眾。(chinesenewsnet.com)

首選僱主(chinesenewsnet.com)

隨著Google的技術和商業力量變得明顯﹐2005年也是布林和佩奇把企業建成業內最聰明人才的首選僱主的一年。頂級研究人員李開復從微軟辭職﹐去管理Google的中國業務﹐因而與微軟間爆發訴訟爭端﹐就證明了為硅谷最熱門公司工作的誘惑力。(chinesenewsnet.com)

“他們在吸引最優秀的人﹐他們已成為吸引人才的磁石﹐”約菲表示。“創造出那種水平的創業精神和強度﹐正是許多其它企業想要仿效的。”這種快速成長所產生的壓力﹐可能會暴露出公司管理體制中的弱點﹐但至少在目前﹐Google前進的速度沒有慢下來。(chinesenewsnet.com)

不過﹐成功招來了詆毀者﹐也暴露了一家年輕公司最好沒有的業務對立。成功也使布林﹑佩奇連同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遭到質疑﹐懷疑他們能否勝任公司的成功賦予他們的新職責。施密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硅谷老手。(chinesenewsnet.com)

在受到這家網絡新企潛在威脅的強大公司利益重整旗鼓之際﹐現在硅谷談論的熱門話題﹐都與“Google反彈”有關。圖書行業首先發難﹐Google計劃為受版權保護的書籍創建電子副本﹐並將其納入網上搜索范圍﹐這使圖書行業與其敵對。(chinesenewsnet.com)

布林試圖把這些訴訟撇在一邊。“我認為有一些愛大聲嚷嚷的人﹐我不認為我們的計劃那麼有爭議﹐”他說。“我相信我們的使命﹐那就是讓人們能得到信息﹐我還認為﹐世界上有海量的潛藏知識未被人們看到。”(chinesenewsnet.com)

激怒圖書出版商(chinesenewsnet.com)

這些說法暗示﹐Google在代表消費者利益方面扮演著特殊角色。Google還斷言﹐它正在創造一個出版商應該歡迎的業務機會。但這些說法和斷言激怒了圖書出版商﹐它們也重新激起對Google傲慢自大的指控﹐這種指控長期籠罩在該公司身上。(chinesenewsnet.com)

接近布林和佩奇的一位人士﹐把這其中的大部分歸咎于Google極快的成長速度﹕公司創始人根本沒時間向所有媒體公司﹑政客﹐以及其它相關方面解釋自己。但這位拒絕透露姓名的人士也承認﹐這反映出他們缺乏經驗。“他們仍是天真的﹐但與兩年前相比﹐他們知道得更多﹐”他表示。(chinesenewsnet.com)

這不只是缺乏經驗那麼簡單。布林和佩奇的成功一直建立在不願妥協的基礎上。了解他們的這位人士表示﹐他們對輕松選擇的拒絕﹐有時讓他們的公司付出代價﹐例如﹐他們拒絕在主頁上做廣告。(chinesenewsnet.com)

對技術的力量充滿信心(chinesenewsnet.com)

同時﹐他們還對智力和技術的力量充滿信心。驅動Google搜索引擎的算法﹐就是對這種信心最純淨的表達﹕在雅虎採用編輯人員幫助設計某些互聯網服務之際﹐激發Google前進的動力則完全是這樣一種信念﹕技術能夠理智地處理人類信息。(chinesenewsnet.com)Google微軟與雅虎龍爭虎鬥 網路熱潮重現
據市調公司報告 Google 9月全球搜尋市場佔有率攀升至57%

【綜合外電】2005-12-28

歷經2000年網路產業泡沫化,全球網路搜尋龍頭Google去年8月首次公開發行 (IPO)後,股價持續飆高,銳不可當,而在眾人矚目之下,Google與軟體大廠微軟之間的搶親與搶人年度大戲,更趕在年關將屆之際落幕,網路熱潮再度捲土重來。
網路搜尋引擎天王Google日前以高於華爾街分析師預估一倍的價格--10億美元,購入美國線上 (AOL)5%股權,漂亮擊退微軟,鞏固自身的網路搜尋版圖。另外,為搶奪中國大陸市場,Google 與微軟之間的李開復搶人官司也順利達成和解,結束長達5個月的官司纏訟。
Google砸大錢的銀彈策略奏效,成功入股美國線上後,不但保住第一大客戶美國線上,也強化自身在新聞娛樂網站的戰力,對抗緊追不捨的全球最大入口網站雅虎。
而微軟想從Google手中搶奪美國線上的努力功虧一簣,旗下大將、一手擘建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李開復更遭Google成功策反,微軟今年的網路佈局可謂連番受創。
略勝一籌後,Google執行長施密特甚至誇口有意收購美國線上更多股份,凸顯Google不讓微軟越雷池的旺盛企圖心,兩者之間的競逐關係愈演愈烈。
Google去年8月以每股85美元承銷價在美股掛牌交易以來,股價一路扶搖直上,衝破400美元,市值也跟著水長船高,不但超越時代華納,躋身全球市值首大媒體,甚至一度超越科技巨擘藍色巨人IBM,僅次於微軟及英特爾。
目前市場分析師對Google股價漲幅是否過高,意見出現分歧。摩根士丹利投資分析師長達斯特12月5日警告,股東若有意續抱漲幅已高的Google,最好隨時做好出場準備。
Google股價已突破400美元,市值達1222億美元,不但相當於四個全球第二大消費電子製造商日本新力索尼,也超越印尼股市總市值。
面臨雅虎與微軟動作頻頻,積極擴張網路地盤,爭食全球規模400億美元的網路廣告市場大餅,Google不但高明地趁股價飆高之際,募集龐大資金,儲備迎戰對手的銀彈攻擊,同時也不斷出招,從超大容量電子郵件信箱服務Gmail、衛星地圖、數位圖書館,無線上網服務,即時通訊與語音服務 GoogleTalk到最近的免費網站行銷分析服務Google Analytics等五花八門的服務,讓雅虎與微軟這兩大對手疲於接招。
根據市調公司ComScore Networks Inc.報告,Google 9月全球搜尋市場佔有率較上年同期的47%,攀升至57% ;雅虎則由27%降至21%,微軟也降至11%。此排名顯示Google與亟欲急起直追的對手差距拉大。
不過,Google一直因遲遲不能在搜尋市場以外攻下大片江山所苦,去年4月推出的Gmail迄今仍屈居第四,市場占有率遠落後雅虎、微軟等對手。
另外在看好行動電話市場下,Google與雅虎不約而同地將網路內容戰線拉長至手機市場,推出手機搜尋當地商務,瀏覽地圖與衛星影像等服務。
根據科技市調研究公司Gartner表示,去年行動電話出貨攀升30%,至超過6.74億支,相較於個人電腦出貨成長12%,至1.89億台。
在雅虎、微軟與Google一場場龍爭虎鬥下,五年前破滅的網路泡沫,今年演出大復活劇碼。這次網路產業捲土重來,不再以畫大餅爭取投資人,反而以實質的營收,重新獲得市場的肯定。
倫敦網路投資公司Ariadne Capital創辦人兼執行長Julie Meyer指出,今年全球掀起的網路熱潮,結合了科技與媒體,不會重演五年前泡沫破滅的歷史。
隨著網路產業再度興起,網路公司也再度成為熱門購併標的。不但網路產業演出大魚吃小魚的戲碼,傳統媒體更看上網路廣告的豐厚利潤與龐大的網路人口,挾鉅資購併網路公司。
美國今年網路相關併購金額,較去年成長超過一倍。截至9月中旬,美國網路購併案已達178件,總金額265億美元,相較於去年的173件,總金額101億美元。
2003年的網路購併案計有171件,總金額48億美元。
全球最大拍賣網站電子灣(EBay Inc.)今年10月以126億美元購併網路電話公司Skype Technologies SA,更引起業界討論。不斷以購併壯大自身版圖的雅虎也於12月買下,2年前成立、員工僅9人,總部位於紐約的網路書籤分享網站Del.icio.us
另外,網路廣告支出攀升逐漸蠶食了報業等傳統媒體的廣告營收。傳統媒體危機感日深,亟思在變動劇烈的媒體生態中,找尋新定位。
倫敦ZenithOptimedia執行長Steve King預估,明年全球網路廣告支出將激增24%,達224億美元,出版品廣告攀升3.8%。King指出,報紙與雜誌所流失的廣告佔有率,洽被網路接收。
澳洲媒體大亨梅鐸在接受英國Press Gazette訪問時表示,他不知道益,如今他說,有時「河流也會乾涸」。
面對網路產業的壓力,傳統媒體開始四處收購小型網路公司。梅鐸旗下新聞集團9月以5.8億美元購併擁有人氣網站的MySpace. com的Intermix Media Inc.。本月稍早,英國ITV Plc同意以高達1.75億英鎊 (3.1億美元),購併尋人網站Friends Reunited Ltd.。
總的來說,今年這波網路熱潮與1999-2000年間形成的網路泡沫,有諸多差異。最主要的差異是,現在的網路公司有實質營收。
根據Deloit te & Touche LLP調查,逾五成消費者今年將上網進行耶誕禮品採購。相較於去年的三分之一。Deloitte & Touche合夥人Richard Lloyd-Owen指出,「問題是零售銷售有多少會流入網路,我們認為大約是10%,比目前多了一倍。」網路零售,不管從哪方面來看,都是龐大且具成長性的商機。
同時,在第一波網路熱潮下成立的公司,迄今至少有五年以上的歷史且都具有實質營收。網路產業也開始從新興產業邁向入整合階段。
資本市場擅長火上加油,錦上添花,投資炒作是他們的天性。但專家深信,今年這一波網路榮景相較於五年前的網路泡沫更具堅實的基礎。
網路產業在2006年是否會有過熱、泡沫之虞,或者持續飆漲,需要一段時間觀察,但可以見得是,Google的興起已經賦予網路產業新定義。

 以色列迫使Google地球低頭 多國政府發警告(圖)
【列印本稿】 【進入論壇】 【Email推薦】 【關閉窗口】 2005年12月29日 08:36
晴雨 楊曉
“Google地球”提供的高精度衛星圖片───聯合國總部

“Google地球”提供的衛星圖片───埃菲爾鐵塔

  作為全球搜索引擎的老大,Google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威力強大的圖片搜索───“Google地球服務”。不過,該服務也讓Google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爭議中。

  12月28日,以色列國家新聞網報道了一條可能引發全球連鎖反應的新聞:由於擔心所提供的高精度衛星地圖為恐怖分子或者“分裂武裝”所利用, Google已經同意降低它所提供的以色列城市和相關目標衛星照片的解析度。這一決定可能會讓其他國家同樣迫使Google採取類似的做法。

  絕密圖片網上曝光

  據以色列國家新聞網報道,Google地球服務共包括以色列多個地區的八幅高清晰度衛星照片。這些照片包括特拉維夫等重點城市,還標注出了斯道特·米察(SdotMicha)地區的一個核武器試驗場以及迪莫納沙漠中的一所重點核研究中心。

  由於這些圖片的解析度極高,很容易被“恐怖分子”利用,所以這些圖片引起了以色列人的擔心。以色列政府不斷地向其施加直接壓力,還通過美國政府向Google間接施壓,從而最終迫使Google限制了這些照片的解析度。

  Google推出的“Google地球”免費服務功能強大,但自推出以後就備受爭議,一方面,它可以為廣大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讓用戶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借助衛星成像輕鬆找到住所和企業的所在位置,查看自己的出行路線;但另一方面,該服務也將許多國家的政府大樓、軍事設施以及一些敏感地點曝光出來,很容易被恐怖分子利用,所以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擔憂和警惕。

  以色列國家新聞網的一篇報道稱,以色列的圖像將會降低到2米的解析度。Google之所以向以色列低頭,除了以色列方面的要求之外,更為主要的是Google不想因此惹火上身。

  因為如果這些圖像沒有降低到2米的解析度,Google可能就已經違反了美國聯邦法律。1997年《國防授權法》的克伊·賓格曼(Kyl-Bingaman)修正案要求商業衛星公司把以色列的圖像降低到2米解析度。

  “Google地球”神通廣大

  Google地球服務功能十分強大,為用戶提供了非常詳細的衛星圖片與3D畫面,且涵蓋範圍非常廣泛。

  Google此前與鑰匙孔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原本使用者必須支付29.95美元才能使用這些照片,現在用戶在Google上可以免費搜索。

  Google在推出這項服務時表示,大多數人還是樂意接受衛星地圖業務所帶來的便捷性的,因為人們可用這項功能觀察賓館的周圍環境,來選擇是否作為度假賓館入住,或者觀察出租公寓周圍的環境。

  這句話並非全無道理,因為網民只要根據指示點擊進入指定網站,按箭頭方向搜尋想找尋地方的位置,再按“+”號將該處地點放大,就可清楚看見衛星從太空拍到的街道樓房鳥瞰圖。

  不過人們的擔心同樣來源於此。據了解,通過Google這項地圖檢索服務,人人都可輕易取得某些城市敏感地方的地形圖,包括一些敏感的政府建築和軍事設施,人們擔心這樣會導致自己的隱私權受到侵犯,而更害怕這些詳細的地理資訊可能被恐怖組織利用,進而再發動類似“9·11”事件的恐怖攻擊。

  對此,Google發言人的解釋是,Google地球服務所提供的地圖多半來自網路上的公開圖片,其中包含引用自美國地質學調查協會與美國內政部等聯邦政府單位的來源,即使Google不推出此項服務,有心人士仍可在網路上找到這些圖片。

  多國政府發出警告

  儘管如此,Google地球服務還是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擔心,除了以色列,印度、南韓、泰國和俄羅斯等國也相繼對Google地球服務發出警告,理由是擔心這一服務會洩露國家機密。

  一般而言,解析度30米的偵察衛星就可以發現港口、基地、橋梁、公路或水面航行的艦船等較大目標。3至7米解析度就可以發現雷達、小股部隊、導彈基地、指揮所等較小的目標。而1米解析度的Google“衛星地圖”更是不在話下。比如說,只要輸入英文地名關鍵詞,就可以清楚看到美國奧蒂斯空中國民警衛基地。

  所以,印度科技部部長曾就此尖銳表示:“Google地球服務將嚴重危及到國家安全,他們在提供此類服務前,應首先與我們協商。”在印度,法律嚴格禁止公開解析度較高的衛星影像和航拍圖片。

  南韓政府此前也表示,Google地球服務提供了該國重要軍事據點的詳細資料,不排除將其告上法庭的可能。據悉,該服務將南韓的青瓦臺總統府和烏山空軍基地暴露在全球讀者視野下。

  泰國安全部門官員也表示,要求Google遮罩涉及泰國政府大樓的地圖資料。俄國聯邦安全局分析師列尼德·沙吉恩更尖銳地指出:“恐怖分子不需對襲擊目標進行偵察,因為已經有一家美國公司在替他們工作。”

  專家解讀:"Google地球服務"也不得違法

  面對以色列的壓力,Google同意降低它所提供的以色列城市和相關目標衛星照片的解析度。這引起業界對資訊透明和國家安全之間矛盾的關注。

  互聯網法律專家、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平說,可以說現在國際層面上還沒有出臺限制“Google地球服務”的相關國際條約,所以對此國際沒有統一標準。但各國在國家安全方面都有具體規定,一般情況下各國國家安全的法律將明示於眾,如果該國法律有不得公開包括軍事基地、政府重要機關確切位置的機要資訊的內容,那麼Google就不得違反。反過來說,Google可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為民眾提供方便。

  互聯網實驗室高級研究員梁春曉說,互聯網資訊公開化和國家安全之間確實有相矛盾的地方。通過Google地球精確到能看到一個一個的人,人們通過地圖服務方便出行等,但Google把精確的地圖資訊挂到了互聯網上,供所有人瀏覽,這容易讓恐怖分子發現可乘之機。“但一切都在假設當中,最關鍵得看Google是否違反當地國法律,看看以色列是否有相關的法律。”
Google投資AOL留足後路 08分紅不滿可退貨
2005-12-27 17:39:44

轉寄給朋友
列印

Click Me!

  【eNet硅谷動力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本月20日,時代華納公司宣布Google以10億美元現金收購旗下美國在線5%股份。日前,相關提交給美國聯邦証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被公開。文件顯示,Google這一投資可從2008年獲得收益,屆時,Google也可以有多種策略從這一投資項目中抽身。

  據文件顯示,Google開始獲得股份分紅的日期是2008年7月1日。目前,雖然Google擁有美國在線5%的股份,但Google基本上不參與公司業務管理,所有戰略決策仍然由其母公司時代華納執行。

  文件同時說明,從2009年7月1日起,Google可以將在美國在線的股份進行注冊,以便在其首次公開募股時一並發售。如果時代華納不將美國在線分拆或上市,Google也可以將股份賣回時代華納公司,或是換取時代華納公司的股票。

  《投資IPO》一書的作者Tom Taulli表示,作為一項重大的投資項目,Google想保留盡可能多的資金流動性可能。

  不過,Google和時代華納簽署的協議顯示,雙方並未制定時代華納給Google的最低投資回報,也沒有談到將來由時代華納回購Google公司股票事宜。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Google以10億美元收購美國在線5%的股份,基本上為美國在線未來分拆上市時的定價提供了一個參考。在時代華納和Google的聯手運作下,如果美國在線成功分拆上市,Google的投資肯定是只賺不賠的買賣。

No comments: